4月29日,应河北省天然产物活性成分与功能重点实验室邀请,我国果蔬采后生物学领域知名专家、甘肃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毕阳教授,莅临重点实验室,为师生带来了一场题为《天然果蔬快速愈伤机制研究》的精彩学术报告。
毕阳教授不仅拥有甘肃农业大学、新疆农业大学及兰州大学的深厚教育背景,并曾在法国国家农业研究院等机构担任高级访问学者,任中国植物病理学会产后病理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教育部高等学校食品科学与工程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等多项重要学术职务,在果蔬采后生物学与技术、活性成分及采后病原真菌研究领域建树颇丰,主持完成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20余项,荣获多项科技奖励,发表学术论文400余篇,其中SCI收录150余篇。

学术报告现场
报告中,毕阳教授首先强调了“愈伤”作为果蔬采后重要生物学特性的意义。他指出,通过在果蔬伤口表面快速形成愈伤组织,能够有效抑制水分蒸腾、抵御病原物侵染,是延长果蔬货架期、减少损耗的一种极具潜力的新方法。随后,毕教授系统地介绍了他的团队在利用褪黑素、苯并噻二唑、脱落酸、水杨酸、壳聚糖等多种天然化合物以及热水处理等物理方法,调控马铃薯、甜瓜、苹果、梨、胡萝卜和南瓜等多种果蔬伤口愈合过程中软木质和木质素沉积的研究成果。他深入浅出地揭示了这些处理方法加速果蔬愈伤的内在机制,指出其与促进植物信号转导、诱导活性氧代谢、调控激素平衡以及糖、脂肪酸和苯丙烷等关键代谢途径的激活密切相关。
报告内容详实、见解深刻,为在场师生展现了果蔬采后保鲜领域的前沿动态和创新思路。报告结束后,毕阳教授还与参会教师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申报与撰写技巧进行了热烈的互动与交流,无私分享了他多年积累的宝贵经验与心得,令与会教师受益匪浅。
此次学术报告不仅为我校师生带来了一场知识盛宴,拓宽了科研视野,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启示,有力促进了学术交流与合作,对推动我校在天然产物及食品科学领域的研究发展具有积极意义。(供稿:刘畅 编辑:时亚楠 审核:杨鑫悦)